
2025年暑假期間,仲愷高新區婦聯舉辦“愛伴‘童’行·共筑未來”——“愛心媽媽”伴童研學之旅活動,活動以“安全教育+文化傳承+科技啟蒙”為主線,組織“愛心媽媽”與結對兒童家庭走進消防大隊、禁毒基地、僑文化館、博物館、科技館、植物園及現代企業,三天的沉浸式實踐學習讓孩子們播下了夢想的種子,也讓孩子們在互動體驗中感受到“媽媽”的關愛,為兒童成長注入了溫暖與力量。
研學首站,走進仲愷惠環消防。聚焦安全教育,仲愷惠環消防大隊成為孩子們的第一課堂。消防員帶領大家認識了各式消防車,并詳細講解了高壓水槍、破拆工具、呼吸器和防護服等消防裝備的功能與使用,激發了孩子們對消防員職業的敬仰之情。在高壓水槍體驗環節,孩子們親身體驗了消防員滅火的過程,感受到了水柱噴射的重量與震撼,進一步加深了對消防工作的理解和尊重。此外,消防員還講解了高空救援技巧,并邀請兒童坐進消防云梯車體驗。“愛心媽媽”們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結對兒童講解逃生要點,如“遇到火災要低頭彎腰,用濕毛巾捂住口鼻”,為孩子們上了一堂生動的安全教育課。
第二站,走進仲愷禁毒教育基地。通過毒情形勢介紹、毒品樣品展示、禁毒法律法規講解和打擊毒品違法犯罪成果展示,孩子們直觀感受到了毒品的危害。VR情景影院、VR毒駕模擬器、禁毒游戲等互動體驗項目,更是讓孩子們深刻認識到毒品的危害性。一位愛心媽媽輕聲對結對兒童說:“毒品會摧毀人生,我們要永遠對它說‘不’。”孩子們鄭重點頭,在心中種下了自我保護的種子。
第三站,走進全市首座僑文化專題展館——惠州僑文化展覽館。在解說員的講解下,孩子們了解了僑鄉歷史發展,通過“僑鄉”“僑心”“僑情”三大展區,生動再現了歸僑歷史與生活場景。栩栩如生的制茶雕塑、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華僑家庭客廳的復原陳列,以及數百件僑史文物、上千張照片與音像資料,讓孩子們感受到那個年代僑民跨越山海的鄉愁和歸鄉之情。最后,“愛心媽媽”與孩子們一起體驗了非物質文化遺產——拓印,通過拓印僑鄉傳統紋樣,在紙墨交融中感受文化脈絡,增強了孩子們對故土的歸屬感。
第四站,走進惠州植物園。孩子們歡快地穿梭于綠意盎然的叢林之間,“愛心媽媽”們則不時提醒孩子們觀察各類植物,向他們科普植物的多樣性和生存習性。最后,“愛心媽媽”與孩子們用收集到的枯枝落葉創作了“環保”畫作,倡導綠色理念。這種沉浸式自然體驗,讓孩子們在歡聲笑語中收獲知識,更在親子互動中播種下對生命的敬畏與熱愛。
第五站,走進了惠州科技館。一進館,孩子們就被“恐龍夢之旅”主題展覽吸引,通過解說了解了恐龍從誕生、發展到鼎盛直至消亡的壯麗歷程,真切感受到科學的神奇力量。在互動體驗區,孩子們親手操作杠桿、滑輪、光影裝置等新奇裝置,成就感寫滿了稚嫩的臉龐。原來課本里的“力”和“光”,摸得到、玩得轉!在人體科學展區,放大版的器官模型也讓孩子們好奇不已,“愛心媽媽”指引孩子們了解心臟如何工作、腸胃怎樣消化食物等,激發了孩子們對科學探索和科技創新的濃厚興趣。
第六站,走進惠州博物館。在歷史文化展區和紅色主題展區,孩子們仔細觀摩各類文物展品和詳實的歷史資料,結合講解員的講解,深入了解了惠州的歷史文化發展脈絡。在紅色展區,革命文物和史料圖片無聲地訴說著崢嶸歲月,孩子們駐足凝視,用心感受革命先輩的奮斗精神。此次博物館之旅,不僅增強了孩子們的文化自信,更是培養了孩子們對紅色文化的傳承意識,讓熱愛傳統文化、熱愛祖國、致敬英雄的情感扎根心底。
第七站,走進伊利工廠。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孩子們透過玻璃窗俯瞰整個自動化流水線,靈活機械臂協同作業,將一盒盒牛奶變成一箱箱整齊碼放在卡板上的產品。孩子們目不轉睛地觀察著,仿佛進入了“未來工廠”,不時發出“高科技太厲害了”的感嘆!
最后一站,走進艾比森東江智造中心。在智造中心,孩子們了解了公司發展歷程和LED屏演進歷史,親身體驗了虛擬背景、場景模擬、家庭影院等前沿科技產品,領略到了現代工業設計與美學的完美融合。“你們就是未來的創造者!”“愛心媽媽”的鼓勵讓孩子們眼中閃爍希望。
此次研學活動是仲愷高新區婦聯深化“愛心媽媽”結對幫扶工作的創新實踐,也是關愛兒童成長的具體行動。通過三天的實地參觀、親身體驗、互動交流,讓孩子們收獲了安全知識、文化自信與職業理想,也收獲了孩子間友誼和“愛心媽媽”的溫暖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