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埔心村古樟樹
古樟樹位于瀝林鎮埔心村委會埔心村小組水塘邊,植于明朝永樂年間,至今有600余年樹齡。古樟當年為埔心村鄧氏族人所植,數百年來巍然屹立,與村莊共同穿越歷史風云和世事滄桑。埔心村民代代細心守護古樟,人與樹結下深厚情誼。半個世紀前,古樟樹根部上方出現大樹洞,洞身寬闊可藏人,隨之枝葉開始枯萎。埔心村民愛樹心切,設法采取措施,予以圍墩筑土,修剪殘枝,支撐主根,使古樟重煥生機,洞口最終愈合,至今古樹青蔥葳蕤,生機無限。古樟有4個木盆大的分叉,占地約300平方米,2006年由政府掛牌,確定進入國家一級古樹行列。埔心古樟,以它堅韌不息的生命力,成為承接歲月過渡的文明使者,成為瀝林鄉村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二、東樓村古榕
東樓古榕植于陳江街道東江村東樓村小組袁氏祖屋門前左側。據村中老人介紹,古榕距今有300年歷史。
古榕挺拔,勃舒而強壯,歷經朝代更迭與雷擊電劈仍枝繁葉茂。濃郁的綠蔭與村前河流、村后古屋相映成純美畫面。古榕數百年來被村民視為神樹,設祭壇拜祭,祭壇長年香煙繚繞。村民結婚生子,或有生病,通常到古榕禱告,祈求樹神保佑平安大吉。還有村中新生嬰兒由母親抱著到古榕樹前,焚香祭拜,認古榕為契爺(干爹),至成年結婚之日才解除契約,還有人給孩子取乳名叫“榕”。東樓古榕已成為東樓村沿襲許久的圖騰。
三、埔仔村古樟樹
古樟樹位于瀝林鎮埔仔村西北面。據村民介紹,樟樹植于清朝甲午戰爭年間,至今有120余年歷史。清朝時期的瀝林,已是人口密集之地,人們房前屋后種瓜植樹已成習俗。村中老人認為,西北為乾,西北有大樹可護男丁為吉。抗戰時期,日本飛機轟炸村莊,樟樹經戰火侵襲,仍然郁郁蔥蔥,巋然不倒,為埔仔村人所崇敬,此后定下村規,任何人不得傷害此樹 。百姓愛心守護的古樟樹,至今呈現強大的生命力令人贊嘆——整棵樹覆蓋面積達500多平方米,有四層樓高,樹干嶙峋挺拔,粗壯強悍,3~4人才能合抱過來。令人稱奇的是,古樟濃郁的枝丫上還附生著叢叢蘭草,幽雅美麗。埔仔村古樟,為該村村民撐起了一方天空,暑天遮陽,冬日擋風,成為該村一處獨具特色的人文景觀。











粵公網安備 4413300210008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