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愷陳江東江村水塘治理改造后水清景美。
冬日,在仲愷高新區陳江街道東江村東樓村民小組村中,昔日的兩個臭水塘變成了美麗的生態塘,在陽光下波光粼粼,成為村中一“景”。東樓村民小組是廣東省古村落,村里的“水塘之變”,村莊人居環境質量整體提升,是我市因地制宜、實事求是、分類施策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一個縮影。
我市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起步早,因階段性的工作要求不一殘留了部分歷史問題,嚴重制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有序開展。近年來,我市以水環境質量和農村人居環境“雙改善”為目標,組織專業隊伍逐一進行摸底排查,形成問題清單進行成效整改,組建專項督導組“督”“導”并重,推動建立運維管護制度,制定印發了《惠州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行動方案(2021-2025年)》,形成了“一村一策”清單式精細化管理,推出分區管控、排放標準差異化管理的工作方式,持續推動農業農村污染治理向縱深推進。截至目前,全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77%以上,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成效顯著提升,治污小成效推動農村大變樣。
高位推進
推動農村治污往深里走往實里抓
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點任務之一,也是改善和提升老百姓居住環境質量的民生工程。
在市生態環境局的科學指導下,仲愷高新區把抓好農村人居環境作為鄉村振興的首要任務,區主要領導親自部署,高位推進農村污水及黑臭水體治理工作。惠州市生態環境局仲愷分局(以下簡稱“仲愷分局”)更是把該項工作納入今年的“1號工程”抓緊抓實,聯合相關部門推動工作往深里走、往實里抓,出臺《仲愷高新區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堅行動實施方案(2022-2025年)》,明確目標任務和完成時間節點,按3年計劃對全區338個村民小組生活污水治理進行全面提質增效改造,重點強化入戶支管網工程建設,力求農村生活污水應收盡收,收集率達到85%以上。
仲愷分局黨組書記張敏說,近年來,仲愷高新區持續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要解決治理不徹底的問題,關鍵還是要摸清底數逐個擊破。說話間,張敏翻開桌面上一本厚厚的圖冊。記者在其中一頁看到,上面畫滿了密密麻麻的小方格,遠遠看上去像個二維碼,上面詳細記錄著村民小組的污水處理設施、管網鋪設以及居住情況等信息。
張敏告訴記者,從今年2月份起,仲愷高新區委托第三方對轄區內村民小組進行全面排查,做到“一村不落、一戶不落”,精準核查出每個自然村每戶污水接入、村內管網現狀、村莊排水現狀等情況。運用無人機對每個村周邊水體進行航拍,每個村民小組構建形成“現狀管網圖、居民雨污分流改造及納污現狀圖、污水排放現狀圖”三張圖,為精準治理提供了有力依據。
與此同時,仲愷高新區各鎮(街道)均成立工作專班,落實好“一把手”統籌抓、分管領導具體抓、鎮和村兩級共同落實的工作機制;出臺區、鎮(街道)兩級補助資金方案,有力保障了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順利推進。
因地制宜
精準施策高效推進農村治污提質增效
“原先,塘內水體不流動,成了一潭死水,水面還時常漂浮著垃圾,一到夏天就散發臭氣,村民苦不堪言。”仲愷分局局長張廣深說,東樓村民小組是廣東省古村落,村里常住人口2300多人,每天產生500噸生活污水,此前村里沒有污水處理設施,古村落村容村貌亟待提升。
圍繞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今年初,仲愷高新區籌集140余萬元,把村里的水塘改造成生態塘,利用自然微生物菌群和植物群綜合凈化水質,排放標準達到地表水V類,解決了水塘黑臭水體擾民的問題。污水治理,讓黑臭水塘變成了生態塘,成為村民休閑賞景的好去處。
同樣的變化,還發生在仲愷高新區惠環街道平南村上橫嶺村民小組。提起村里近期的變化,帶著孫子在村里遛彎的村民廖玉生感慨萬分:“以前村里臟亂差、污水橫流,現在每家每戶接上了污水管網,街巷干凈衛生,真是翻天覆地的變化。”張廣深說,以前生活污水從村民門前排水渠流入環村溝渠,自9月份實施改造以來,統一鋪設污水管網進行生活污水收集,收集后流入市政污水管網納入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目前,全村生活污水基本實現了全收集全處理。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生活污水治理是難題,加上每個村存在地勢、位置和硬件基礎等方面的差別,要讓農村污水得到有效的治理必須因地制宜,靈活采取多種多樣的治理方式。
為了順利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1號工程”建設,仲愷分局會同區有關部門以及第三方技術團隊,在深入調查摸底的基礎上,按節約集約、注重實效、運行簡便的治理原則,通過“請上來”“走下去”的培訓方式,指導各鎮(街道)因地制宜綜合采取生態塘、納入污水處理設施、納入市政管網等3種治理方法,科學制定“一村一策”方案,精準高效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提質增效工作,取得明顯成效。截至目前,今年計劃推進的118個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提質增效改造工程,已完成102個自然村,已完成提質增效改造的村莊周邊溝渠水體清澈,污水亂排現象已無蹤影,農村人居環境質量明顯提升,成功打造了一批納入農污設施整改、市政管網整改、實施生態塘治理的樣板工程,受到上級部門的高度認可和老百姓的點贊。
全鏈條閉環治理
每一戶污水都得到有效收集高效處理
在仲愷高新區陳江街道青春村塘連村民小組村口,有座一體化污水處理設施,村里的生活污水通過管網收集進入污水處理設施,經過污水處理的整個環節后,排出的水清澈并且無異味。
仲愷分局監督管理科科長張圣國說,無論是哪種治理模式,都是“農污設施(市政管網、生態塘)——農污管網——住戶”這樣一個鏈條的關系,而且是相輔相成的,整個鏈條必須是完整的閉環,任何一個環節掉鏈子,都會導致污水收集不全、處理不到位,造成村莊污水橫流、溝渠水質黑臭。為此,仲愷高新區在實施提質增效改造過程中,特別注重全鏈條閉環治理,在設施維修改造、污水收集管網建設、入戶接管等重點環節,緊緊盯牢工程建設質量這一生命線,聘請專業監理單位進行全過程監督管理和審核驗收,切實把好工程設計、工程施工、管材質量關,確保每一戶污水都得到有效收集、高效處理。
經統計,通過提質增效改造,今年全區新建農村污水管網64.5公里,農村生活污水處理量增加了約1270方/天。
智能化管理
農污設施100%有效運行達標排放
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具有點多面廣的特點,設施相對城鎮污水處理廠來說規模小,給后續的長期穩定運行帶來難度。為了破解這一難題,仲愷分局緊盯專業化運維和智能化監控體系建設,以區為統籌通過政府采購方式選取了有管理經驗的第三方技術單位對全區的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和管網進行一體化運維管理,在全市率先建立設施運維長效管護及考核機制,推出農村污水處理設施監管系統,實行“設施一日一巡、出水一日一測、臺賬一日一記”的專業化、常態化運維管理機制,并通過智慧監控平臺APP實時監督調度第三方運維情況,確保檢查情況實時上傳、反映問題實時解決、整改情況實時反饋。
同時,落實區鎮村三級監督檢查工作機制,實行設施出水每月一監測、運維管理半年一考核、運維成果年終一評估,通過運用互聯網+人工巡查監測等方式對設施運維管理進行全方位監督,有效保障了全區農村污水處理設施100%有效運行和水質達標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