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實施十大重點工程 營造高品質創新創業生態
日前,為進一步明晰“十四五”時期仲愷高新區科技創新工作的總體思路與重點任務,仲愷高新區發布了《惠州仲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科技創新發展“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提出,認真落實上級各項決策部署,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堅持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發展的戰略支撐,緊抓“雙區”“兩個合作區”“一核一帶一區”等建設機遇,充分發揮毗鄰深圳、電子信息產業基礎扎實等特色優勢,深入實施科技創新主體培育等十大重點工程,全力營造“類深圳”的高品質創新創業生態,將仲愷高新區建設成為國家一流高新區。
目標
2025年進入國家高新區綜合排名前30名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2023年惠州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高水平建設科技創新平臺。
《規劃》提出,到2025年,仲愷高新區科技創新綜合實力顯著提高,在全國國家高新區中的綜合排名進入前30名,成為國家一流高新區。
要實現上述目標,仲愷高新區的科技創新綜合實力顯著提升,科技創新要素資源不斷集聚,創新型產業集群實力大幅躍升,科技創新治理模式形成示范。其中,到2025年,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年均增長12%以上,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占GDP比重達到6.8%;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53件,形成一批在國內外具有影響力的創新成果。在科技創新要素資源集聚方面,《規劃》提出,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600家,涌現出一批瞪羚、獨角獸、專精特新、單項冠軍企業;集聚一批重大創新平臺,省級以上科技創新平臺達25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覆蓋率達70%;各類產業創新人才實現量質提升,創業孵化、科技金融、知識產權服務達到全國領先水平。
《規劃》還提出,到2025年,仲愷的產業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能力顯著提升,從中低端向中高端轉變,形成移動智能終端、超高清視頻顯示兩大千億級創新型產業集群,在1~2個前沿新賽道實現引領,高新技術產品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62%,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70%,形成業態多元、主體活躍、價值高端的現代產業體系。
措施
吸引集聚初創型企業,壯大科技型企業群體
根據《規劃》,仲愷高新區將深入實施科技創新主體培育、高端創新平臺集聚、產業創新人才引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數字化轉型升級、科技金融服務創新、孵化育成鏈條完善、政策和機制創新、融深融灣協同發展、科技創新服務提升等十大重點工程。
其中,在科技創新主體培育工程方面,將通過吸引集聚初創型企業、壯大科技型企業群體、培育鏈接高成長企業、實施上市企業倍增計劃、推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開展企業創新積分制試點等途徑實現。
“將支持TCL、德賽、億緯鋰能等大企業結合自身創新資源積累,建設專業化眾創空間、專業孵化器、數據開放開源平臺等賦能平臺,通過開放自身技術、資本、市場等優勢資源,為相關領域創業企業提供技術服務、資金支持、市場拓展等服務。”仲愷高新區科創局相關部門負責人說。
在融深融灣協同發展方面,《規劃》提出,深度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建設,主動融入廣州、東莞等地產業體系,積極鏈接廣州在汽車整車制造、超高清視頻、人工智能等領域以及東莞在智能終端、機器人等領域的優勢資源,發起設立產業創新聯盟,強化產業鏈上下游合作。
此外,該區還將根據發展實際需要,出臺若干具有全國影響力和顯示度的科技創新政策,積極開展改革試點,建成國家高新區綜合改革示范區。同時,不斷優化科技創新服務供給,深度融深融灣,努力實現對韓交流等開放創新合作獲得顯著成效,并持續深化“數字”“共治”等新型治理理念,讓創新創業氛圍日益濃厚,加快實現高質量發展。
十大重點工程
●科技創新主體培育
●高端創新平臺集聚
●產業創新人才引育
●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數字化轉型升級
●科技金融服務創新
●孵化育成鏈條完善
●政策和機制創新
●融深融灣協同發展
●科技創新服務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