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和煦,萬物復蘇。春節后仲愷高新區經濟運轉加速,企業全力生產,務工人員的腳步也變得匆忙。
作為惠州打造廣東高質量發展新增長極的重要戰場,仲愷高新區聚集了眾多制造業企業,無疑是全市的用工重鎮。相比疫情防控政策優化調整前,仲愷春節后勞動力市場發生了怎樣的變化?變化的背后又折射出產業發展哪些新動向?南方日報記者就此進行了走訪。
春節后求職需求集中爆發
在仲愷高新區,往年求職者在企業門口大排長龍的景象不復存在,普工供應較為充裕。“我們大概在元宵節后就完全停招了。”TCL實業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人力發展部高級經理管勤表示,今年春節后勞動力市場供給充足,與節前預期存在差距。
作為TCL彩電產品最大的生產組裝制造基地,TCL王牌電器(惠州)有限公司總體用工規模約6000人,節后計劃補員招聘普工1000多人。為了保障有序生產、訂單順利交付,企業在春節前不僅謀劃了錯峰招工方案,還在云南、貴州、四川等省份布局,通過勞務供應商至少鎖定了上千人的普工資源。
不過,這場針對普工的“搶人大戰”不如想象中激烈。“沒想到普工資源還挺多,而且價格很快就下來了。”管勤透露。
仲愷高新區節后勞動力市場的供求關系從中可見一斑。究其原因,春節后求職務工人員的集中釋放是重要因素。去年疫情防控政策優化調整后,此前因出行受限沒有外出打工的人重新回歸勞務市場,加大了普工的供給。而且,年前受疫情影響不少人早早返鄉,新冠感染高峰過后,大量的勞動力也會涌入市場。各種因素疊加下,今年春節后普工供給非常充足。
與此同時,企業的用工需求沒有跟上勞動力供給,也是導致仲愷高新區普工供大于求的原因之一。
通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行政中心總經理周宇峰印證了這個說法。“春節后是我們的用工淡季,今年比往年更淡一些。”他表示,作為一家從事音箱產品、可穿戴設備、AIoT產品等ODM業務的外向型企業,用工旺季一般在第三季度,最高峰時用工規模超過萬人,目前總體用工量大約7000—8000人。
“當前受全球消費電子市場需求放緩影響,企業訂單量略有下滑,預計市場下半年會有所回暖。”正如周宇峰所言,全球消費電子需求端疲軟,從而傳導至上游電子元器件廠商,相關企業訂單需求或多或少受到影響。
當春節后求職需求的集中爆發,遇上正在復蘇的企業用工需求,普工“不用搶”亦成為仲愷高新區節后用工市場的新特點。
高技能人才仍是“香餑餑”
雖然“普工不缺”,但對仲愷高新區的大多數制造業企業而言,高技能人才和研發人才仍是供不應求的“香餑餑”。
尤其是,當前,仲愷高新區聚焦高質量發展,堅持制造業當家戰略,正奮力開創全面建設國家一流高新區新局面。隨著產業不斷轉型升級,企業技改穩步推進,全區整體的用工結構也將隨之改變。
以惠州市德賽西威汽車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為例,作為汽車電子領域龍頭企業,其從2015年開始規劃建設數字化工廠,并以打造汽車電子行業的工業4.0示范工廠為目標,圍繞智能制造、數字化轉型戰略,持續迭代領先的汽車電子制造技術,推動產業標準化建設應用,賦能汽車電子行業智能化轉型升級。最近,德賽西威申報的“汽車電子行業智能工廠標準應用試點項目”成功入圍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工業和信息化部遴選的“2022年度智能制造標準應用試點項目名單”,德賽西威智能工廠也邁進“集成級”建設階段。
“打造智能工廠,不僅減少了我們的用工總量,也改變了用工結構,尤其是研發人員的構成。”惠州市德賽西威汽車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霞表示,目前企業積極擁抱汽車行業發展趨勢,聚焦智能座艙、智能駕駛和智能網聯服務三大領域,這樣的發展方向加大了企業對高端人才尤其是軟件開發人員的需求。“企業研發人員占比超過50%,其中對算法、底層操作系統等領域軟件開發人員的需求占70%。”她說。
當前,仲愷高新區正在加快建設“5+1”現代產業體系,產業結構加速調整,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日新月異,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更加多樣化、個性化、專業化。技術快速變化導致的職位調整,使得結構性缺工問題愈發凸顯。
在3月1日,仲愷高新區惠環街道舉辦的重點企業座談會上,不少企業代表發出了對“引才留才”的渴求。惠州市德賽電池有限公司副總裁李悅興表示,希望當地政府給予更多政策支持,助力企業吸引更多應屆高校畢業生;惠州億緯鋰能股份有限公司總裁辦主任枚芳則更擔心留才問題,“2022年我們招聘了1200名應屆畢業生,現在招不成問題,如何讓人留下來成了問題。”
“全區50多家千人以上企業,技術類崗位缺口大概有1萬多人。”仲愷高新區社會事務局副局長譚洪洲說。
政企合力破解用工難題
從2月15日開始,一結束普工的招聘工作,管勤就帶領TCL王牌電器的團隊馬不停蹄出差了。他們去了廣西、貴州,跑了5所合作高校,只為面對面與學校溝通校企合作的培養模式。
“我們要把招聘前端前置,不能坐等學生上門。”管勤認為,校企合作是企業定制型人才培養,保證技能人才長期輸送的重要渠道。近些年來,TCL王牌電器已經與20多所院校建立了以訂單班、專業共建、產業學院等模式為代表的合作關系。
這是仲愷高新區企業緊抓人才培養主體地位,助力高質量發展的縮影。不過,對企業而言,要破解長期以來存在的結構性缺工問題,這并不容易。
為了全力保障企業用工,當地政府部門也積極主動作為,政企合力解決用工難題。據悉,仲愷高新區從節前開始提前謀劃,不僅成立了春節就業服務工作專班,制定出臺了《2023年省內外勞務協作領導成員聯系企業工作方案》《關于開展2023年省內外勞務協作的實施方案》《關于做好仲愷高新區2023年春節后企業用工保障交通補助的實施方案》等系列方案,還主動靠前服務,積極走訪重點企業,調研掌握用工需求,并到青海、甘肅、云南、廣西、河南等地開展省際勞務對接。
譚洪洲介紹,為更好保障企業用工不緊缺、不斷層,仲愷高新區社會事務局制定了2023年招聘工作實施方案,計劃通過開展一系列線上線下對接、人社部門對接、校企對接、人力資源機構對接等活動,把搶來的“訂”單變“定”單。
根據安排,今年全年仲愷高新區將舉辦區內戶外廣場招聘活動4場,線上直播帶崗活動5場;到省外約12所院校開展校園招聘,在市內進行校園招聘2場;到貴州省黔西南州安龍縣開展東西部協作現場招聘會2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