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在中韓(惠州)產業園起步區,群益智能制造產業園正式開園,并迎來總投資額超3.6億元的16家新企業簽約落戶。這標志著仲愷高新區“聚零為整”,探索歷史留用地集中安置形式邁出重要一步。當天,惠州市副市長黎炳盛,仲愷高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吳獻民等參加儀式。
探索留用地集中安置新路徑
據悉,群益智能制造產業園是仲愷高新區黨工委、管委會統籌謀劃,由惠州仲愷城市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投資、建設和運營的重點項目,承載著歷史留用地集中安置和重要項目落地載體的雙重職能。
該項目位于中韓(惠州)產業園起步區,以河惠莞高速和智慧大道作為發展軸帶。此次全面建成開園的一期項目西至寶山大道,東至宏光大道,北至國合大道,南至杏園路,總投資約60億元,總規劃用地約41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約155萬平方米。
未來,產業園將以仲愷高新區“5+1”現代產業體系為導向,聚焦智能終端、超高清視頻顯示、智慧能源、人工智能、新材料、醫療器械等六大產業,努力打造成為集科研、生產、孵化、商業、休閑、娛樂、住宿為一體的智能制造產業基地,以及具有國內領先水平的新型綜合性都市產業園。
“這是以解決歷史留用地問題為契機推動工業園區建設的一項創新之舉。”儀式上,仲愷高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莊煜平表示,群益智能制造產業園項目的建成可統籌解決全區歷史留用地的集中安置問題,打通產業項目征地和建設痛點堵點,更有力地推動土地節約集約高效利用。
擁有113萬平方米高標廠房
據悉,群益智能制造產業園分為生產制造區、科研辦公區(孵化區)、生活配套區、商業配套區等四大區域。其中,生產制造區擁有113萬平方米的高標準廠房,其中銷售面積46萬平方米,租賃面積67萬平方米。未來將聚焦智能終端、超高清視頻顯示、智慧能源、人工智能、新材料、醫療器械等六大領域,繼續打造六個“園中園”,致力形成大灣區最具亮點的新型智能制造產業園。
科研辦公區設有一棟高標準寫字樓,建筑面積為3.6萬平方米,用于孵化初創型企業,助推創業團隊和小微企業創業發展,力爭3年內認定為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生活配套區建筑面積17.5萬平方米,建有7棟高標準員工宿舍公寓,停車位超4500個;商業配套區總建筑面積2.7萬平方米,建有食堂、特色餐飲、精品超市、創意咖啡及休閑娛樂等業態。
在此基礎上,區城發集團將為入園企業提供園區運營服務、物業管理服務、人力資源服務、科技服務、信息化數據服務、金融投資服務等六大產業服務,并通過搭建公共服務平臺,完善一站式配套服務,打造園區“線上+線下”一體化智慧服務平臺,全方位滿足企業研發、生產、商住娛樂等多樣化需求。
已有60家企業簽約落戶
當天,總投資超3.6億元的16家新企業集中簽約落戶,涉及新能源電池、LED顯示、自動化設備、汽車零部件等多個細分領域,預計達產后實現年產值約6.8億元。
據悉,自2021年4月動工建設以來,群益智能制造產業園按照“成熟一塊啟動一塊”原則,采取了“邊建設邊招商”模式。迄今為止,園區已簽約入駐60家企業,總投資額約10.7億元,預計達產后年產值約12.3億元。
“在產業園全面投產運營后,我們力爭實現服務企業超350家,年產值達75億元、稅收達4億元,解決就業人口2萬人以上。”仲愷城發集團董事長、總經理楊青山表示,將發揮國企擔當,將群益產業園打造成為仲愷高新區解決留用地問題的“新標桿”和大灣區優質企業創新創業的“新福地”。
(來源 南方+ 圖 劉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