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家優質創新企業集中簽約,總投資約3.6億元
日前,在惠州潼湖生態智慧區,群益智能制造產業園(下稱“群益產業園”)正式開園,并迎來總投資約3.6億元的16家創新企業集中簽約落戶。一座身兼歷史留用地安置和承載產業項目落地雙重職能的現代化產業新城正在興起。
作為仲愷高新區工業標準廠房項目之一,群益產業園建成開園是當地推動土地節約集約高效利用,吸引集聚優質企業項目的生動注腳。未來,仲愷高新區將堅持制造業當家,推動項目招引和建設工作高質量發展,開創全面建設國家一流高新區新局面。
打造百萬平方米高標廠房
力爭實現服務企業超350家
驅車從廣龍高速幸福收費站往潼湖智慧區方向行駛,行至三和大道與智慧大道交匯處,一棟棟黃白灰相間的樓房映入眼簾。這群建筑物鱗次櫛比、錯落有致,沿三和大道呈帶狀分布,與路旁郁郁蔥蔥的綠化長廊交相輝映。
這座冉冉升起的產業新城是不久前開園的群益產業園。作為由仲愷高新區黨工委、區管委會統籌謀劃,惠州仲愷城市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仲愷城發集團”)投資、建設和運營的重點項目,群益產業園總投資約60億元,占地約41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約155萬平方米,擁有113萬平方米高標準廠房。
群益產業園以仲愷高新區“5+1”現代產業體系為導向,聚焦智能終端、超高清視頻顯示、智慧能源、人工智能、新材料、醫療器械等六大產業,旨在打造成為集科研、生產、孵化、商業為一體的智能制造產業基地,以及具有國內領先水平的新型綜合性都市產業園。
自2020年11月啟動建設以來,群益產業園“邊建設邊招商”,得益于區位、交通、產業配套等優勢,吸引了不少大灣區優質企業落戶。迄今為止,園區已簽約入駐60家企業,總投資額約10.7億元,預計達產后實現年產值約12.3億元。
深圳市天一泓科技有限公司便是其中一家。據悉,這是一家以通信互聯為主,集研發、生產、銷售于一體的國家高新技術集團企業,主要為客戶提供一站式電信運營、移動互聯、智能家居、智能制造等定制化方案。“我們之前主要從事研發、銷售和品牌等前后端業務,這三年才開始自己進行制造。”惠州市天一泓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黃遠峰介紹,企業在深圳的廠房只有1000多平方米,亟須擴大產能。
為此,在距離深圳工廠只要1小時車程的群益產業園,天一泓科技買下6000多平方米高標準廠房,打造生產制造基地。“一是離深圳比較近,交通方便;二是產業園‘智能制造’的發展定位剛好符合我們的發展方向;而且園區生活配套服務對標深圳,與企業需求相契合。”黃遠峰表示,惠州工廠計劃今年6月投產,預計年內產值達1億元,3—5年內力爭實現年產值5億元。
為了集聚更多這樣的優質企業,群益產業園還將為入園企業提供園區運營服務、物業管理服務、人力資源服務、科技服務、信息化數據服務、金融投資服務等六大產業服務,并通過搭建公共服務平臺,完善一站式配套服務,打造園區“線上+線下”一體化智慧服務平臺,助力企業“無憂生產”。
“在產業園全面投產運營后,我們力爭實現服務企業超350家,年產值達75億元、稅收達4億元,解決就業人口2萬人以上。”仲愷城發集團董事長、總經理楊青山說。
探索集中置換物業
統籌解決歷史留用地安置問題
“這是以解決歷史留用地問題為契機推動工業園區建設的一項創新之舉。”誠如仲愷高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莊煜平所言,群益產業園不僅是重要項目落地的載體,還承載著歷史留用地集中安置的重要職能。
近些年來,隨著經濟快速發展,項目紛紛搶灘落戶,仲愷高新區的土地困境也日漸凸顯。然而,征地留用地落實難以及留用地無序開發、效益低下等問題,卻成為制約征地拆遷工作的重要因素,進而影響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統計數據顯示,在《仲愷高新區關于促進節約集約利用土地的實施意見》實施前,即從2020年至2019年8月15日,仲愷高新區總征地面積約為33830畝,尚未落實的留用地約為1843畝。上述文件實施后,即從2019年8月16日至2022年10月10日,仲愷高新區征收集體土地面積共28320畝,尚未落實的留用地約為1595畝。
為了破解歷史留用地問題,實現經濟發展和村民利益雙贏,仲愷高新區逐步改變過去集體留用地僅以實地留用兌現的方式,探索折算貨幣補償、置換物業等形式,推進留用地集中安置、拆遷安置集中上樓等改革。
群益產業園是仲愷高新區“聚零為整”,探索歷史留用地集中安置的重要探索。根據今年3月印發的《仲愷高新區留用地權益置換群益產業園物業實施方案》(下稱《方案》),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征地留用地,可通過置換經營性物業方式予以落實解決,并將物業進行統一運營管理。其中,群益產業園A、C2、D區的廠房用于解決留用地安置問題,總建筑面積約67.78萬平方米。
按照《方案》,仲愷高新區國土部門、村集體與群益產業園運營方仲愷城發集團簽訂《留用地置換物業及物業租賃協議》,以留用地權益等值置換工業物業的方式兌現留用地。相關村集體將置換物業出租給仲愷城發集團,該集團以每月12元/平方米的租金標準,向村集體支付物業租金。
“既統籌解決了全區歷史留用地的集中安置問題,加快兌現政府承諾,打通產業項目征地和建設痛點堵點,也更有力地推動土地節約集約高效利用,促進產業升級和村集體經濟長遠發展。”莊煜平表示,群益產業園建成開園對仲愷高新區加快推動高質量發展,全面建設國家一流高新區具有重要而長遠的意義。
目前,仲愷高新區各鎮街有關部門正在與相關村集體商談群益產業園物業置換方案,預計今年下半年進行集中簽約。
提供全過程服務保障
全區一季度工業投資增長38.5%
5月20日,在群益產業園開園儀式上,總投資超3.6億元的16家企業集中簽約落戶,涉及新能源電池、LED顯示、自動化設備、汽車零部件等多個細分領域,預計達產后可實現年產值約6.8億元。
就在這之前一天,在廣東(仲愷)人工智能產業園,仲愷高新區舉行推進松海智造灣高質量發展戰略合作簽約儀式。作為落戶人工智能產業園的重要產業平臺,松海智造灣項目不僅將與中國產業發展促進會共建“大灣區建設新材料高質量創新實驗基地”,還和深圳易同匯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聯合成立松海—易同匯新材料大宗商品交易基地,重點引進新型材料、人工智能等領域的高成長性企業。
不論是群益產業園還是松海智造灣項目,都是仲愷高新區大力推進工業標準廠房項目,培育發展中小微企業,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生動實踐。
近年來,仲愷高新區一方面推動優質資源要素向產業園區集聚,做大做強產業平臺,另一方面全力抓好產業項目招商引資和建設工作,努力打造效益更優、動力更強的“5+1”現代產業體系,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支撐。
落戶中韓(惠州)產業園起步區的ADO電助力自行車研發及數字化智能制造項目是仲愷高新區狠抓項目招引的典型代表。作為今年3月仲愷高新區代表團隨團赴歐洲招商的成果之一,項目占地約2.1萬平方米,計劃投資約6億元,旨在打造成為由電助力自行車研發中心、全球品牌運營和服務中心以及數字化、智能化電動出行生產制造銷售基地組成的ADO工業園。
“我們的項目從談判、簽約到摘牌和奠基,大概只用了一個半月。”對于不斷刷新的“仲愷速度”,惠州市優安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謝森初表示,當地的項目招引政策和服務效率,是選擇從歐洲回到仲愷高新區投資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個個項目的順利推進,給了更多企業在仲愷高新區投資興業的信心。據統計,2023年一季度,全區工業投資同比增長38.5%;新引進項目51宗,計劃總投資約408億元,達產后預計實現年產值1710億元,投資強度13474元/平方米,地均產值76363元/平方米,地均稅收1384元/平方米。
接下來,仲愷高新區將繼續實施“一個攻堅、兩業融合、三大工程、五外聯動”的“1235”行動,為企業的招商、落地、動工、投產全過程提供服務保障。尤其是借鑒“淄博燒烤”的服務模式,做好“金牌店小二”的溫情角色,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更加優惠的政策,以及更加優渥的營商環境,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