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仲愷高新區境內,潼湖濕地上空的無人機肩負雙重使命 —— 既是守護綠水青山的“空中哨兵”,亦是高端制造產品的“天然試驗樣本”。一場以“場景創新”為核心引擎的變革,正推動濕地生態保護與產業發展突破傳統邊界,奏響協同共生新章。
作為廣東省最大的天然內陸淡水湖泊,潼湖濕地生態修復成效顯著。當前水質持續優于Ⅳ類標準,維管束植物增至 364種,脊椎動物達172種,黑臉琵鷺等珍稀鳥類重返棲息,為這片水域注入蓬勃生機。這份生態成果的價值升華,正依托“仲力磁場”仲愷未來產業場景創新驗證中心得以實現。該中心以全域為基底,串聯潼湖濕地、騎行綠道、生態魚塘及城鄉空間,構建起覆蓋廣泛、場景多元的“創新驗證場矩陣”。

在“仲力磁場”頂層設計中,生態資源被賦予“創新場景載體”全新定位,成為連接制造業根基與民生需求、技術突破與自然考驗的紐帶。其核心使命是以多元實景為“試驗臺”,為電子信息、智能終端等產業提供產品性能驗證“實景課堂”,精準破解實驗室技術與市場需求脫節的行業痛點,構建 “產業升級賦能綠色發展、生態需求驅動技術迭代” 的創新生態閉環,最終實現生態、經濟、社會效益同頻共振。
回溯潼湖濕地保護歷程,曾面臨“部門多頭管理、覆蓋不足、響應滯后”的治理難題。仲愷高新區精準施策,出臺《廣東惠州潼湖國家濕地公園保護管理聯動機制》,整合農業農村、自然資源、生態環境等多部門力量,織就“日常巡護 + 聯合執法 + 生態修復”的立體化治理網絡。其中,科技成為破局關鍵,無人機構建“人巡 + 機巡”智慧監管體系,飛越蘆葦蕩、湖心島,精準捕捉非法捕撈、違規占地等蹤跡,實現“早發現、早介入、早處置”,推動濕地保護從 “被動應對”轉向“主動預警”。

對仲愷科技企業而言,依托“仲力磁場”賦能,潼湖濕地成為無可替代的“天然試驗場”。憑借區域雄厚的電子信息產業與智能終端制造實力,濕地公園得天獨厚的自然場景,成為檢驗高端制造產品的“戶外實驗室”。公園管護中心聯合區經濟發展和統計局,以“仲力磁場”理念為指引,推進無人機等信息化產品在濕地多元場景下的性能測試。今年以來,無人機深入人類難以抵達的水域開展動植物觀測、巡檢基礎設施、高頻監測汛期水位,在履行巡護職責的同時,完成自身性能極限測試。
“我們不僅用科技守護濕地,更在保護濕地的過程中錘煉科技。”相關負責人的表述,精準概括了“仲力磁場”的創新邏輯。這一實踐既提升了濕地保護的效率與科學性,更成為企業產品從車間走向市場的關鍵跳板,幫助企業收集封閉實驗室無法獲取的數據,精準優化性能,打通技術與市場的壁壘。
仲愷高新區的探索,是國家濕地公園保護發展的深刻范式變革。它打破產業與生態對立的思維窠臼,成功構建以 “仲力磁場”為核心、真實場景為驅動、科技創新賦能綠色發展的“仲愷范式”,成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生動實踐。
展望未來,“仲力磁場”將持續深化場景創新,強化潼湖濕地“天然驗證場”輻射效應,在問題反饋與技術迭代中賦能區域創新,加速高端制造與生態保護深度融合,讓“雙向奔赴”的新范式為區域高質量發展釋放更大價值。











粵公網安備 4413300210008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