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研究機構賽迪四川鎮域經濟研究中心發布“2024鎮域經濟500強暨中部100強、西部100強”研究報告。其中,惠州仲愷高新區瀝林鎮位列全國466名,繼去年上榜后再次入選“全國鎮域經濟500強”。
這座鎮域面積48.29平方公里的工業小鎮,緣何能連續兩年榜上有名?
“我們錨定‘重塑工業重鎮、打造活力瀝林’發展目標,堅持‘南北戰略、中部振興’發展布局(即北部高端產業集群、南部生態休閑旅游、中部繁榮商貿經濟圈),推動經濟社會各方面實現高質量發展。”瀝林鎮黨委書記鐘小君給出了答案。
他表示,瀝林鎮將以深入實施“百千萬工程”為引領,全力扛起工業發展“重活”,精心雕琢“百千萬工程”“細活”,打造成為仲愷高新區高質量發展的新增長極。
堅持工業立鎮
去年GDP增速位居全區第一
在旭硝子顯示玻璃(惠州)有限公司,一塊塊礦石原料經過熔制、成型、淬火、切割等工序,變成當前全球最大的TFT-LCD(薄膜晶體管液晶顯示器)用玻璃基板原板玻璃。它們作為顯示屏的關鍵基礎材料,將被運往TCL華星進一步加工組裝;在安姆科智能新材料制造基地,國內軟包裝行業首條自動化包裝線有序運作,從大亞灣石化區運來的乙烯在這里經過層層加工,成為樂事、綠箭、藍月亮等眾多知名品牌的商品軟包裝……
俯瞰瀝林鎮北部,一棟棟廠房拔地而起,一個個項目落地生根,一座現代化產業新城雛形初現。這個地處惠州西南部、毗鄰東莞的小鎮,正凝心聚力再創制造業發展輝煌。
回溯往昔,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瀝林鎮借助“三來一補”模式,駛入發展快車道。以亞倫、鴻興建筑、廣興機械等為代表的港資、臺資企業紛紛落戶,小家電、運動器材等勞動密集型產業遍地開花,工業重鎮的繁榮景象遠近聞名。然而,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強勢來襲,粗放的發展模式逐漸難以為繼,當地制造業的光輝不再。
近年來,瀝林鎮錨定“重塑工業重鎮、打造活力瀝林”發展目標,緊抓廣東(仲愷)人工智能產業園建設機遇,著力塑造北部高端產業集群,鎮域經濟高質量發展邁上新臺階。
數據顯示,2023年,瀝林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6.99億元,增速排名全區第一;完成規上工業總產值183.18億元,同比增長0.8%;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9.49億元,同比增長58.61%。今年一季度,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5.79億元;完成規上工業總產值42.4億元,同比增長11.2%。
目前,全鎮累計引進重點項目34宗,投資總額約286.82億元,預計達產后實現年產值約561.26億元。“我們始終堅持工業立鎮,持續做大做強先進制造業。”瀝林鎮黨委副書記、鎮長李旭東說,該鎮連續兩年入圍“全國鎮域經濟500強”榜單,正是得益于此。
集聚創新力量
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
從粗放型發展方式向精細化轉變,從低附加值的傳統產業向先進制造業轉型,離不開科技創新驅動。近年來,瀝林鎮充分發揮企業科技創新主體作用,積極搭建平臺引進培育科技成長型企業,營造良好科技創新生態,努力讓創新成為引領鎮域經濟增長的第一動力。
走進位于廣東(仲愷)人工智能產業園瀝林片區的海弘5G智能終端項目,各條生產線繁忙有序,自動化設備高速運轉,產業工人緊張作業,全力實現新年“開門紅”。
這是由省級“專精特新”企業惠州海弘科技有限公司投資5億元打造的項目。自從去年2月投產以來,項目主要研發制造5G智能手機、5G網絡終端、智能穿戴設備、智能掃地機器人等智能移動終端產品,合作客戶包括小米、傳音、歐瑞博、螞蟻智能、中諾通訊等品牌。
正是這樣一個個具備科創實力的優質項目,為瀝林鎮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注入強勁動能。
在此基礎上,瀝林鎮持續發揮中集、松海、鶴灣5G、碧桂園等4個重點產業平臺作用,打造專精特新企業集聚區和中小企業集聚區,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
作為仲愷高新區首批開園的工業標準廠房項目之一,中集智谷產業園聚焦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和LED顯示產業,目前已引進69家相關企業。放眼這個占地15萬平方米的園區,這里不僅有瑞士企業BRUSA當前在亞洲唯一的新能源汽車動力總成與電子產品測試中心,還有華為、TCL、美的、格力等知名企業的生產設備供應商——惠州森陽自動化有限公司,以及從事LED燈具應急電源研發生產的熠輝照明科技(惠州)有限公司等高成長性中小企業。
如今,在瀝林鎮,一批創新型企業已經初具規模。據統計,全鎮現有規上企業192家;高新技術企業114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27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家。
今年,瀝林鎮還將加快發展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作為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通過“掃樓行動”“一對一輔導”等方式,加大創新主體培育力度,讓創新主體活力競相迸發。
打造特色IP
激發鎮域消費更大活力
“五一”假期,坐落于企嶺村的豐實園農莊內人頭攢動,不少家長帶著孩子到這里體驗親子采摘的樂趣;在有著“瀝林第一鵝”美稱的農香飯店,許多游客慕名而來,品嘗非遺烹飪技藝、瀝林傳統美食——碌鵝……
這一幕幕是瀝林鎮假日消費活力滿滿的生動體現。近年來,瀝林鎮積極培育消費場景,加快完善商業網絡,激發釋放消費活力,推動鎮域消費成為消費擴容提質的生力軍。
去年6月,瀝林鎮舉辦第二屆荔枝文化節,并首次統一規劃荔枝交易市場,市民游客可通過線下市場或線上直播的渠道,購買到新鮮采摘、經過農殘檢測的“放心果”。據統計,荔枝交易市場開市一周交易量達1500噸,總成交額超2000萬元。
同年12月,瀝林鎮碌鵝節在碌鵝美食交流賽中拉開帷幕,來自惠州、東莞、香港、澳門等地的31位碌鵝名廚同臺競技,角逐新一代“鵝王”。除此之外,當天還有套大鵝游戲嗨翻全場,各種特色美食驚艷味蕾,為市民游客奉上“好吃、好看、好玩、好逛”的碌鵝美食文化盛宴……
回溯過去一年,瀝林鎮以打造特色IP為抓手,持續培育新業態、新場景,帶動鎮域消費市場擴容升級。數據顯示,2023年,瀝林鎮完成限額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7億元,同比增長27.79%。
“北部產業新城發展日新月異,越來越多產業工人來到瀝林,吃喝玩樂需求愈發旺盛。”李旭東介紹,瀝林鎮約有戶籍人口2.3萬人,現有常住人口8萬人,其中北部英山片區就有3萬—4萬人。在他看來,只有持續完善鎮域商業網絡設施和業態,滿足日益多樣化的消費需求,才能更好地吸引人、留住人,助力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接下來,瀝林鎮計劃整合英光村工業大道旁約3000平方米土地,打造集購物、娛樂、健身和休閑于一體的特色夜市商業街,進一步完善工業園區生活配套,留住產業園區的“煙火氣”。
推動城鄉融合
探索成立強村富民公司
視線轉向瀝林鎮南部,一個個村落星羅棋布,阡陌交錯,山清水秀,一幅恬靜的鄉村圖景如畫卷般展開。
近年來,瀝林鎮以“百千萬工程”為牽引,充分發揮聯城帶村紐帶和節點作用,依托南部自然資源稟賦,聯動銀瓶山生態旅游資源,結合鄉村振興綜合示范帶建設,以點帶面、串珠成鏈,探索強村富民的城鄉融合發展路徑。
在全省首批“百千萬工程”典型村君子營村,尚模文創研學基地已成為周邊小有名氣的鄉村文化旅游打卡地。目前,基地已承接瀝林香港同鄉懇親暨香港企業家代表團商務考察、青年人才交流、兒童研學等活動近30場次,接待人數逾2000人,有效帶動村集體經濟增收。接下來,君子營村還計劃依托黃皮嶺水庫環線綠道等基礎設施建設,村企合作打造露營綜合體,因地制宜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
在“百千萬工程”重點提升村方面,企嶺村計劃新建一座橋梁——銀嶺橋,通過打通交通梗阻,積極利用東莞銀瓶山旅游溢出效應;在此基礎上,該村還將在銀瓶山腳打造佳本度假村,目前正在推進項目集體土地使用證辦理。泮瀝村依托紅蔥頭種植基地,正在建設農產品深加工基地,著力提升農產品附加值;此外,該村還計劃打造集農旅體驗、親子研學、帳篷露營等于一體的森林研學綜合體。
“我們將加快推動強村富民公司成立,強化村集體資產管理,發揮資產使用效益,激活鄉村共富引擎。”李旭東介紹,瀝林鎮正在探索“鎮指導+村主導”的強村富民機制,因村而異制定強村富民方案,建立鄉村產業項目庫,積極爭取上級相關部門政策支持,推動“百千萬工程”走深走實。
值得一提的是,瀝林鎮還召開了金融助力“百千萬工程”座談會,將各村金融貸款需求以清單形式提供給銀行,搭建平臺為各村產業項目落地爭取金融支持。
(轉自: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