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咔嚓!咔嚓!”仲愷高新區潼湖鎮黃屋村的清晨,總是從快門聲開始。當第一縷陽光灑向村民黃玉蘭家的庭院時,近百米長的“三角梅瀑布”如火焰般蘇醒,游客們早已架起相機,等待捕捉這絢爛綻放的瞬間。
這座被網友稱為“現實版莫奈花園”的農家小院,單日吸引游客高達數千人次,年接待游客超10萬人次。2024年,潼湖鄉村旅游相關話題全網曝光量突破2000萬次,今年仍保持高位增長趨勢。
從寂寂無聞的嶺南村落,到粵港澳大灣區鄉村旅游新晉“頂流”,潼湖鎮僅用了兩年時間。三角梅為何能成為潼湖鎮鄉村振興的支點?爆火兩年以來,潼湖鎮又是如何以“一域美”撬動全域旅游,將“網紅流量”變“長紅留量”?
“一朵花”出圈
“美麗庭院”與網絡傳播雙重助力
“三角梅瀑布”出圈是偶然也是必然。
2024年初,潼湖鎮黃屋村因一片長達近百米的“三角梅瀑布”在短視頻平臺意外走紅。黃玉蘭家庭十余年精心養護的私人庭院,以紫紅花海與質樸庭院的“反差美”,迅速登上抖音、小紅書等平臺熱搜,單日吸引游客高達數千人次。“這里讓我看到了夢想中的鄉村。”一位來自深圳的游客興奮地說道。
“大年初二開始,游客量就明顯增多了。”黃玉蘭自那天起便忙著制作并售賣紅團、粽子等特色小吃,以滿足游客們的味蕾需求。今年2月,黃玉蘭家美麗庭院內綻放的炮仗花還亮相CCTV-1《大美中國》節目。
潼湖鎮“三角梅瀑布”在短時間內成為網紅打卡地,背后折射出的是網絡傳播與鄉村建設的深度融合。
近年來,潼湖鎮抓住三角梅“美麗庭院”的網絡熱度,積極培育了一批“美麗庭院+”特色小院,助力打響潼湖文旅品牌。今年,該鎮還計劃以三角梅“美麗庭院”為亮點,為黃屋村申報省“百千萬工程”典型村,推動鄉村振興。目前,各村都制定了“一村一策”方案,通過“黨員示范戶”先行改造、設立“美麗庭院”積分超市等舉措,推動特色“美麗庭院”培育。
“高質量發展既要有‘顏值’,更要有‘價值’”。仲愷高新區潼湖鎮黨委書記陳海湖表示,潼湖鎮地處粵港澳大灣區核心腹地輻射范圍,在深入實施“百千萬工程”、打造“一帶兩圈”發展格局的背景下,正積極探索以“網紅效應”賦能文旅發展,以花為媒,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構建全域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一條路”長紅
“寵粉”式服務提供極致游玩體驗
對于“新晉網紅”潼湖鎮來說,“三角梅瀑布”讓這里“一夜爆紅”,但也存在曇花一現的隱憂。
如何讓流量“生根發芽”?潼湖鎮的答案是“以點串線帶面”——以“三角梅”美麗庭院為紐帶,對周邊環境進行大規模升級改造,串聯起黃屋村敦倫書室革命歷史文化展覽館、黃屋古村落、赤崗古村落、花果山鄉村綠道等,打造集非遺技藝體驗、古村文化體驗、徒步探險、生態科普教育等于一體的鄉村旅游路線,形成蓬勃發展的全域旅游格局。
今年春節前夕,黃屋村啟動建設“三角梅瀑布”周邊閑置土地改造升級項目,僅1個月時間就完成蛻變:石板路蜿蜒入景,玻璃護欄倒映花海,沿道三角梅點綴成景,臨時商業區域顯雛形……以三角梅為特色的村級公園儼然成型。
“游客拍的是三角梅,感受到的是潼湖溫度。”在仲愷高新區潼湖鎮黨委宣傳委員于志偉看來,要破解“留量”難題,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方式,就是為游客提供“寵粉”式服務,提升游客的體驗感和獲得感。
以安裝玻璃護欄為例,在選擇護欄材質時,潼湖鎮充分考慮了游客的體驗感。網絡上,有人提及從魚塘對岸拍攝時,倒影與地面上的三角梅交相輝映,形成一幅水上水下雙重花海的絕美畫面。“考慮到游客的這一觀賞體驗,經過多次研討,最終決定采用玻璃護欄,既能保障安全,又能最大程度地保留景觀的完整性。”于志偉告訴記者。
“長紅”的核心還在于激發村民內生動力。為應對周末游客增多導致的交通擁堵問題,潼湖鎮及黃屋村委會積極行動,實行“進”“出”分離的單向環線通行方案,并在每個路口安排人員引導。更讓游客暖心的是村民自發形成“公約”:開放沿路庭院和房前屋后空地,供游客免費停車,嚴禁任何收費行為。“曾有村民收10元停車費,村委會當天上門教育退款。”村民黃錦勝說,如今,村民們紛紛主動開放自家庭院,歡迎游客到來。
“我們這樣‘寵粉’,就是想吸引更多游客過來。”于志偉笑著說。
激活“一座城”
打造四季皆宜的鄉村旅游目的地
一朵“三角梅”火出圈,一座嶺南小鎮被激活。
盡管停車和賞花都是免費的,但游客的到來為當地村民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收入,尤其是在采摘、餐飲和小商品銷售等方面,村民們在自家門口就能實現創收。
在忠記羊莊餐館,由于游客數量激增,餐館供不應求。為應對這一情況,餐館不僅增加了桌椅,還推出了燜羊、碌鵝等特色菜。“生意比往年同期有了顯著提升,特別是周末,供不應求。”餐館老板說。
在“三角梅瀑布”的帶動下,周邊采摘也成為當地的一大亮點。據了解,圣女果采摘園在賞花期單日收入最高可達5000元至6000元。周邊的小攤位也成為村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售賣青菜、番薯等農產品,還有紅團、龜苓膏、冰激凌以及各種小吃和飲品。據一位冰激凌攤主介紹,他每天的營業額在500元左右,高峰期可達1800元。
此外,還吸引一批專業攝影師帶著設備來到黃屋村,為游客提供拍照服務,挑選最佳角度、指導造型動作、精修照片……深受游客歡迎。
黃屋村煥然新生,其發展軌跡是潼湖鎮整體進步的生動縮影。
作為一座正處于轉型期的傳統農業小鎮,潼湖鎮近年來發展迅速。數據顯示,2024年,潼湖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3.1億元,增長16.8%;規上工業總產值174.73億元,增長22.6%。增幅雙雙位居全區第一,連續4年實現高位增長。
在經濟蓬勃發展的同時,潼湖鎮也在積極探索鄉村旅游的新路徑,力求實現產業與生態雙贏。
為讓游客一年四季都能體驗到不同的樂趣,潼湖鎮計劃利用黃屋村豐富的水資源開發親子水上游玩、溯溪游玩等項目,打造夏日親水樂園。同時,依托稻田、果園等農業資源,推出秋收體驗、冬季采摘等活動,形成“春賞花、夏玩水、秋收稻、冬采摘”的全季旅游鏈條,打造四季皆宜的鄉村旅游目的地。
“潼湖鎮還致力于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并與新光村農文旅項目、‘仲愷·潼湖源’鄉村田園綜合體建設等一體化推進。”潼湖鎮黨委副書記、鎮長劉瑞清表示,該鎮正推動生態人文資源向文旅競爭優勢轉化,進而實現潼湖文旅從“資源展示”向“價值創造”的躍升,這一系列舉措也將助力“千億產業新城”與“綠美生態潼湖”目標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