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東省人民檢察院發布首批5個服務保障“百千萬工程”典型案事例,來自惠州市惠城區人民檢察院仲愷高新技術開發區檢察室(以下簡稱“仲愷檢察室”)的《精準監督護航“美麗鄉村”建設》入選。 據悉,2023年7月,廣東省人民檢察院印發了《廣東省檢察機關“十百千聯動高質量發展計劃”》,深入開展企業合規、營商環境、民生民利、鄉村振興、綠美廣東等5個專項監督活動。推動全省22個市級檢察院、137個基層檢察院、省市縣三級檢察院1248個內設機構聯動發展,聚力打造直接服務省委“百千萬工程”的司法為民實踐和檢察產品。 【入選事例】仲愷檢察室精準監督護航“美麗鄉村”建設 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是綠美廣東、和美鄉村建設的重要內容,一頭牽著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一頭連著群眾的美好生活,事關大局,事關民生。立足轄區發展實際,把落實“百千萬工程”的著力點放在解決百姓急難愁盼問題上。 仲愷檢察室以全區中的18個自然村存在不同程度生活污水橫流、池塘黑臭、安全網破損等問題為“切入點”,開展農村生活污水整治公益訴訟專項監督,推動農村生活污水溯源治理、科技賦能建管同步,創新打造“看、聽、評、議”公開聽證新模式,營造“黨建引領、檢察監督、行政履職、全民參與”的共建氛圍,引導更多的社會力量參與農村治理。 具體做法:訴源治理,以能動履職推動“我管”向“都管”轉變 2022年4月,仲愷檢察室分別聯合潼僑鎮、潼湖鎮政府開展“黨建+公益訴訟”助力鄉村振興主題黨日,將檢察監督延伸到村里,深入一線聽民聲、解民意。檢察官在與村民的交談中了解到,村莊存在日常生活污水直接排放,積污嚴重,直接影響地下水和周邊環境的情況。仲愷檢察室立即擴大范圍開展實地走訪,經對轄區5個鎮(街)中的18個自然村小組走訪調查,均發現不同程度存在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配套管網建設不完善等問題,導致不少鄉村污水橫流、水體黑臭,嚴重影響生態環境和村民居住環境,辦案組迅速展開全面調查核實,并依法立案監督。 仲愷檢察室及時爭取區黨工委、區管委會重視與支持,會同生態環境部門、相關鎮(街)召開磋商會,共商治理難題,以制發磋商函方式,推動系統整治,建立健全常態化監管機制和日常運維監管體系。經監督后,各職能部門高度重視,多方力量聯合出動,分三年實行掛圖作戰,以“一村一策”開展綜合整治。仲愷檢察室還聯合各鎮街開展和美鄉村法治宣講,深化村民觀念轉變,目前督促治理成效推進力度空前。全區338個自然村小組中已基本完成污水收集處理,建成污水處理設施76座,打造成為全省范圍內農污設施整改、村莊納入市政管網整改、生態塘治理的樣板,獲評“廣東省十佳污染防治攻堅戰典型案例”。 “以前對公開聽證很陌生,這次檢察院把聽證會開到‘村委會’,真心實意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非常有意義!”鄉間的第一縷陽光映照在碧綠的池塘和清澈的小溪,顯得金星村格外靚麗。 2023年2月21日上午,仲愷檢察室在轄區金星村委會召開一場“沉浸式”檢察聽證會,聽證設定“看、聽、評、議”四個環節,由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人民監督員等5名聽證員通過實地隨機抽查、現場檢測和入戶聽取村民反饋等方式“零距離”檢驗治理效果,以案釋法宣講人居環境整治以及鄉村振興公眾參與的重要意義,倡導更多社會力量重視、關注和參與農村治理,融入和美鄉村建設,助力鄉村振興建設。經評議,聽證員一致認為檢察機關開展農村生活污水整治專項監督有理有據有力度,且成效明顯,達到專項監督目的。 這是仲愷檢察室以“回頭看”方式持續跟進監督的具體體現。仲愷檢察室通過組織召開現場檢察聽證會,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和輿論監督,以“看得見”“聽得到”的形式,贏得人民群眾對公益訴訟檢察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典型意義:推進檢力下沉 從“辦一案”到“治一片” 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不止于治在當下,更需要日常的有效運維監管,還要順應人民群眾對宜居環境的新需求不斷提質增效。檢察機關堅持能動履職,為民司法,在踐行“百千萬工程”中擦亮“檢察藍”底色,找準公益訴訟檢察職能與鄉村振興戰略的結合點和著力點,通過個案辦理推動全區實現農村生活污水系統常態化綜合治理,達到了從“辦一案”到“治一片”的效果,為推進檢力下沉,著力打造老百姓“家門口”檢察院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惠州檢察實踐。 此外,創新公益訴訟高質量案件審結方式,通過多元化“沉浸式”現場公開聽證會,既“多維度”直接全面檢驗專項監督成效,又聚合更多社會力量共同關注和美鄉村治理的常態化,讓高質量檢察工作更直觀、更可感可觸,引導村民從“要我治”向“我要治”的觀念轉變,形成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圍,實現治理成效和案件質效雙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