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惠州仲愷高新區,廣東(仲愷)人工智能產業園多個高端項目相繼簽約、動工或封頂。今年以來,惠州積極搶抓機遇、化危為機,圍繞人工智能產業及關聯產業,引進或動工建設多個項目。按照相關規劃,僅廣東(仲愷)人工智能產業園在5年后預計將形成超千億元產值,一個新的高端增長極正在逐漸形成。
高端項目抓緊布局
近日,記者走進仲愷高新區陳江街道堯里片區和東升片區,一排排正在建設的項目大樓顯得十分醒目。中南高科·仲愷高端電子信息產業園項目、華智新能源(惠州)智能產業園項目、萬盛興智能技術研究院與機器人產業園項目……多個高端項目緊密布局在一起,工程車進進出出,工人們正在趕工作業,部分項目即將封頂。
華智新能源有關負責人張穩介紹,該項目投資總額10億元,主要從事智能網絡新能源模組、電子設備智能控制器等產品研發和智能制造等業務。
鄰近的萬盛興項目同樣聚焦智能制造,它可以實現鈑金自動化生產示范,以及相關智能裝備產品的研發和生產,并整合智能制造供應鏈資源,為企業提供轉型升級所需的整體技術解決方案。杰普特光纖激光產業園已經封頂,它將生產一批高端激光器產品,預計今年底投產,年均產值可達7.5億元。
機器人、智能控制、智能制造,從這些關鍵詞可以看出,這些項目以惠州的電子信息產業為基礎,瞄準了人工智能產業的新高地。
除了單個的產業項目之外,幾個平臺型的產業園項目也落地,將集聚更多人工智能產業鏈和關聯產業的資源。
距此不遠,星河(惠州)人工智能產業園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設中。該項目總占地面積約142萬平方米,僅首開區投資總額就達到60億元。它將打造集智能制造、孵化加速、創意展示、工業旅游、會議論壇、休閑娛樂等功能于一體的人工智能產業園。
中國工程院院士、鵬城實驗室主任高文認為,這一項目對惠州乃至廣東發展人工智能產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接下來,鵬城實驗室將依托網絡通信和人工智能等方面的技術優勢,進一步加強與產業園對接,加快科技成果產業轉化。
人工智能產業瞄準千億級
“人工智能產業是國家提倡大力發展的新興產業之一,也是仲愷高新區有一定基礎的產業。因此,這里將打造廣東(仲愷)人工智能產業園。”仲愷高新區經濟發展局副局長、廣東省仲愷高新區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中心負責人廖凌偉介紹,這也是廣東省人工智能產業園首批公布的五個培育園區之一。
據了解,該產業園規劃總面積50.9平方公里,位于仲愷南部,地處深莞惠融合發展的中心區域,具有良好的區位優勢和交通優勢。
按照有關要求,人工智能園區建設將重點發展人工智能核心產業或關聯產業。廖凌偉認為,人工智能涉及很多產業,它離不開電子信息、機械制造、新一代通信技術和5G等前沿技術。如何實現智能化是它的方向,但一定要有產業基礎作為支撐,而仲愷在這方面的基礎比較扎實。
目前,仲愷正在集中力量發展以智能終端、新型顯示兩大產業為主導,以現代服務業為支撐,以北斗、新能源、半導體、人工智能等產業為方向的“2+1+X”現代產業體系。2019年,仲愷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2649.2億元,大部分產值來自電子信息產業。這同時也為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提供了產業依托,可以提供技術和市場支撐。比如,汽車導航、智能駕駛和北斗產業等,仲愷近年來已作大量布局,集聚了較為龐大的產業群,它們也可以與人工智能產業協同發展。
廖凌偉認為,人工智能產業是在各種先進技術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個新興產業,是未來產業發展的一個制高點,仲愷會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發展這個產業。目前,廣東(仲愷)人工智能產業園已購地的在建和擬建投資項目有30宗,滿產后預計總產值約為420億元,另有一批在談和已過會的優質項目待選址。按照仲愷的計劃,到2025年,該園區總產值要實現超1000億元。“屆時無論從產值規模還是先進程度來看都非常可觀,有望培育成惠州的一個新增長極。”
搶占新興產業制高點
近年來,惠州加快發展石化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兩個萬億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培育壯大生命健康新支柱產業,以構建“2+1”現代產業體系。今年以來,除了有星河(惠州)人工智能產業園這樣的大項目動工,石化產業先后迎來投資100億美元的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項目動工,以及投資56億美元的中海殼牌惠州三期乙烯項目的簽約,為“2+1”現代產業體系的建設注入了強勁的動力。
日前召開的惠州網絡安全和信息化產業發展大會暨市委網信委全體會議強調,要把握新興產業發展規律和新方向,全力對接新基建風口搶占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制高點,大膽引進前沿引領技術和顛覆性技術,加快建設、提前布局5G、大數據、衛星互聯網等新產業,為惠州高質量發展贏得先機、提供新動能。
接下來,惠州將發揮自身資源優勢,立足產業發展實際,在推動“2+1”現代產業與信息化深度融合上做文章。同時,將以更加開放的心態、更加務實的舉措,打開大門擁抱信息化技術浪潮,創新新基建投資建設模式,強化各類要素保障,為各類高成長創新型企業提供一流營商環境。
記者手記:現有基礎與產業前沿相結合是必然
當前,隨著第四次工業革命在全球范圍的推進,各種新興科技和技術成果層出不窮,催生了一批新產業和新業態。和以往幾次工業革命類似,它們在孕育龐大的新產業的同時,也給社會生活帶來了巨大的變化。哪個國家或城市抓住了這些機遇,便會打開一個全新的發展空間。在這個過程中,既要把目光瞄準產業前沿,也不能脫離現有的產業基礎“平地起高樓”。因此,將兩者有機結合起來非常重要。
惠州是制造業大市,工業總產值逼近1萬億大關。尤其在電子信息和石化產業方面擁有雄厚的實力,而這兩個產業恰恰和很多新興產業相關聯,如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高端裝備制造、半導體、激光產業等,可以為新興產業的發展提供從人才、技術到市場的依托,以產業協同和“共振”的方式帶動新興產業快速壯大。
近年來,惠州正是基于這樣的產業基礎,并結合科技和產業前沿動態,選擇了一批有一定基礎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進行布局,如人工智能產業、智能制造產業、平板顯示產業、新能源產業等。為此,惠州下大力氣完善了一系列政策體系,圍繞相關產業鏈布局引進了一批高端項目,逐漸將這些產業培育成高端新增長極,為惠州的產業轉型升級和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持續的動力。
(信息來源:南方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