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以實體經濟為本、堅持制造業當家,加快建設制造強省、質量強省,更高立起現代化產業體系支柱。作為廣東“萬億工業俱樂部”之一的惠州,在今年1月7日的中國共產黨惠州市第十二屆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上,惠州提出要大力實施制造業當家戰略,加快建設更具核心競爭力的“2+1”現代產業集群,奮力打造廣東高質量發展新增長極。
擁有國家專利5870余項
在億緯鋰能產品展示區,琳瑯滿目的電池產品和獲獎證書整齊地擺放著。現場,億緯鋰能動力電池研究院副院長黃河介紹了該公司正在研發測試的新產品——46大圓柱。“46大圓柱應用于新能源汽車,具有三大特點,經濟性,制造成本更低;安全性,從壽命開始到結束保證尺寸始終如一;能量密度更高。”黃河介紹,以去年12月15日發布的新一代大圓柱電池為例,能量密度達到350Wh/kg,能夠實現9min超快充及500—1000km續航,其生產周期小于7天,制造效率提升30%,制造成本降低50%。“現已完成B樣設計,也投入了一條中試線,每天產6000個電池。”
作為全球鋰電池頭部企業,億緯鋰能整體研發團隊規模和實力在行業內屈指可數。截至去年12月31日,億緯鋰能及其子公司共擁有國家專利5870余項,其中4項發明專利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授予的“中國專利優秀獎”,兩次榮獲“廣東省科學技術獎勵一等獎”,一次榮獲中國輕工聯“科學技術發明一等獎”。
投資20多億建研發中心
為進一步提升研發力量,2022年底,投資20多億元的億緯鋰能總部研發中心落成,設有動力電池研究院、電池系統研究院等五大研究院,以及電性能測試中心、安全測試中心、研發實驗室等,可覆蓋圓柱電池、方形電池、模組、BMS、儲能系統等產品的精密檢測和分析。
億緯鋰能總部研發中心落成(資料圖)
“目標在2023年底,構建一個圍繞電化學能源體系的全面研發機構。”黃河介紹,相比以往,該總部研發中心投用后,大大提升了公司產品、材料的檢測驗證能力,可以讓產品研發工作更精準、更高效、更細致。落成僅一個多月時間,上述46大圓柱的研發工作也得到了快速的推進。
億緯鋰能總部研發中心的落成使用,是惠州打造“2+1”產業集群,建設廣東高質量增長極中的一個縮影。據了解,近年來,惠州積極培育打造了新一代工業互聯網研究院、綠色能源與新材料研究院等一批新型研發機構,集聚資源要素,推動大量科技成果轉化落地。2022年,惠州在“制造業”藍圖上已繪就了燦爛的一筆:前11個月規上工業總產值就突破了一萬億元。
研發人員過半碩士博士
科技創新作為企業發展的重中之重,關鍵在于抓人才,截至去年12月31日,億緯鋰能員工總人數30000余人,其中研發人員有3100人,碩博占比超過50%。
研發人員在實驗室工作。
在人才培養上,億緯鋰能有著自己的一套法子。億緯鋰能組織發展中心總監張清剛介紹,公司擁有銷售、研發、制造和職能四大職族,共有1700余類崗位可供員工選擇,而每類職族,都擁有專業技術路線和管理路線雙通道,員工可根據自身能力和理想進行選擇。
同時,億緯鋰能成立了企業研修院,著重分類培養當前各類緊缺人才,包括總經理、廠長、項目經理、高級技師、儲備干部等,打造學習型企業,致力培養一流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