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愷高新區2018年度法治政府建設和依法行政工作報告
惠仲委函〔2018〕270號
區委:
2018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仲愷高新區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戰略部署,根據《惠州市“十三五”時期貫徹落實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的實施意見》(惠市委發〔2017〕3號)的要求,緊扣發展大局,堅持依法治區、法治惠民,在法治政府建設和依法行政工作方面取得新成效。現將有關工作匯報如下。
一、2018年工作情況
(一)銳意改革加快轉變,依法履行政府職能
1. 完成權責清單動態調整。根據《廣東省行政許可事項通用目錄(2018年版)》(粵機編辦發〔2018〕135號)以及《2017年惠州市政府部門權責清單調整事項目錄》(惠府〔2017〕187號),對我區2016年版權責事項名稱、法律依據、行使主體、監督部門和方式等情況進行動態調整,并在區管委會官網公布,接受企業群眾監督,將權力、責任曬在陽光下。
2. 開展“減證便民”行動。根據《廣東省取消的證明事項目錄(第一批)》《惠州市取消的證明事項目錄(第一批送審稿)》,我區于2018年5月起開展區管委會工作部門證明事項清理工作,共梳理出我區6個工作部門取消證明事項54項,形成《仲愷高新區取消的證明事項目錄》(第一批),并于2018年8月印發了《關于取消54項證明事項的通知》(惠仲編辦〔2018〕22號)。
3. 清理規范中介服務事項。為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減輕企業負擔,根據《惠州市人民政府關于清理規范一批市政府部門行政審批中介服務事項的決定》文件要求,在2017年《仲愷高新區管委會工作部門行政審批中介服務事項保留清單》的基礎上,我區開展了新一輪的區管委會工作部門行政審批中介服務事項清理工作,梳理出我區10個部門中介服務事項保留30項,取消6項,新增6項,形成并印發了《仲愷高新區管委會關于清理規范一批工作部門行政審批中介服務事項的決定》(惠仲委〔2018〕69號)。
4.復制推廣廣東自貿區“證照分離”改革試點經驗。開展“證照分離”試點改革工作,梳理出我區有審批權限的39個基礎改革試點事項,制定了審批改取消、改備案、改告知承諾制、改簡化優化審批服務的實施方法和事中事后監管方案,推進標準化管理,最大限度減少審批的自由裁量權,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
(二)科學管理文件,完善依法行政制度體系
區管委會全年共制定發布11份政府規范性文件,區直部門全年共制定發布3份部門規范性文件,制定過程均按照《惠州市行政機關規范性文件制定程序規定》的要求,并在規定載體上統一公布。另外,對2010年2月仲愷高新區體制機制改革以來至2016年12月31日,以區管委會、區管委會辦公室名義制發的文件(下稱區管委會文件)進行了梳理,形成并經區管委會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仲愷高新區管委會文件清理目錄》,共梳理區管委會文件4138件,列入清理目錄的文件327件,其中保留90件,修改19件,宣布失效218件,已按要求報送文件清理有關情況和統計表,并以規范性文件的形式向社會公布。同時,按省、市文件要求迅速組織開展我區不利于民營經濟發展的區管委會及部門規范性文件清理工作,經清理,暫未發現有悖于平等保護原則、不利于民營經濟發展的規范性文件。
(三)以完善決策機制為抓手,推進決策科學民主法治化
1. 完善決策機制。根據《惠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進一步做好市政府常務會議有關工作的通知》相關要求,我區對涉及提交區管委會常務會議審議的大額財政資金支出等重大事項的具體標準等內容予以修訂,以提高行政決策效率。
2. 做好重大決策的合法性審查工作。2018年區法制部門共審查區管委會及部門重要文件、重大合同、常務會討論事項等59件;審查區管委會及部門規范性文件并出具法律意見27件;回復各類征求意見128件。
3. 落實政府法律顧問制度。我區持續推行法律顧問制度,通過政府采購的方式增強區委、區管委會法律顧問機構力量,為法治仲愷建設和重大行政決策提供法律保障。同時積極推動各園區、各鎮(街道)、區直各部門落實法律顧問制度。
(四)加強行政執法管理,規范公正文明執法。
全年共組織103名擬進入執法崗位的在職在編人員進行綜合法律知識網上培訓,共為53名考試合格者辦理行政執法證。制定并印發了《2018年仲愷高新區依法行政督查活動實施方案》(惠仲法治辦函〔2018〕2號),組織人員到區科技創新局、區住房和城鄉規劃建設局、區社會事務局、區國土資源分局以及各鎮(街道)進行依法行政實地督查,通過案件評查、專項檢查等措施,現場查找問題,督促糾正完善。
(五)優化創新政務服務體系,穩步推進政務公開
1.提升實體政務服務大廳服務能力。在全市率先推出“一窗受理、受審分離”的綜合服務模式,將17個部門700項服務事項列入“一窗通辦”服務范圍。截至2018年12月,“一窗”受理業務約85萬宗,為企業群眾節省辦事時間約3萬個工作日;豐富“一窗”服務渠道,建成全市首個政企合作服務平臺——仲愷高新區行政服務大廳潼湖科技小鎮分中心,可為小鎮內及周邊的企業群眾提供148項政務服務事項。
2.以“數字政府”改革為突破,推進服務公開。按照全省一盤棋“數字政府”改革工作部署,扎實做好政務服務事項“十統一”標準化梳理工作,全區納入“十統一”標準化梳理工作單位23個,梳理了11大類政務服務事項6344項,所有事項清單編制質量已100%通過省、市復查。依申請辦理政務服務事項已進駐區級行政服務中心855項,占比57.7%;開通網上辦理服務事項953項,占比64%;其中行政許可類事項504項中已開通網上辦理473項,網辦率達93.8%,位居全市第一。在全市率先構建一體化的申辦受理政務服務平臺,統一對外在線申辦業務,統一向省、市報送全流程網辦數據。
3.多渠道滿足基層企業群眾辦事需求。在全市率先啟動區級公共服務事項向鎮(街道)延伸服務,將102項區級事項延伸到基層辦理,減少基層群眾辦事跑動次數;創新幫辦主動上門服務方式;優化“指尖”服務,率先推行手機端辦事模式,仲愷網上辦事大廳APP率先在全市上線,實現了“群眾跑腿”轉變為“信息代跑”的服務模式。深化“不見面審批”服務模式,率先在全市推行“零跑動”服務。截至2018年12月,共推出101項“零跑動”和134項可免費快遞結果的法人服務事項,解決群眾往返跑問題業務1500余宗。
4.做好政務信息公開工作。截至2018年12月17日,全區政府網站(頻道)共發布信息21135條,其中政務動態類信息5244條、通知公告類信息3112條、規范性文件類信息14條、政策解讀信息108條、財政預決算類信息129條、重點領域信息1479條、其他信息5493條。收到市區網絡問政信件4472封,所有信件及時分發處理,辦結率達100%。公眾可通過區管委會門戶網站查閱我區主動公開的政府信息,收到19宗依申請公開件,均在規定時限內答復申請人。
(六)以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為重任,積極化解社會矛盾
1. 認真做好信訪維穩和開展法治巡回宣講。向群眾派發《廣東省信訪條例》、信訪微信公眾號指引、信訪APP操作指引等宣傳資料,聯合職能部門、律師事務所、心理咨詢中心提供業務咨詢和法律、心理咨詢服務,在全區人流量較大的公共場所、部分行政村、村小組的公共區域設置38個信訪知識宣傳欄,切實將信訪宣傳工作下沉到最底層,實現重大問題、敏感節點、重要活動預警率達到了100%。今年我區共受理信訪投訴案件5502宗(含12345熱線4752宗),不予受理5宗,辦結4645宗,辦結率85%,其中期限內辦結率99%。
2. 大力做好人民調解工作。目前,我區共設有鎮(街道)人民調解委員會5個,兼職人民調解員56人;村(居)人民調解委員會53個,有兼職人民調解員228人。2018年來共調解糾紛149宗,調解成功126宗,成功率為84.6%,沒有發生因調解不成而轉化為刑事案件或群體性上訪事件的案例,有效化解了社會基層的矛盾,發揮了“第一道防線”的作用。
3.依法調處勞資糾紛案件。我區共處理勞資糾紛案件1643宗,與去年同期1403宗相比,案件數上升了15%,涉及人數7541人,金額58,520,139.36元,結案率96%。出具勞動保障監察限期改正指令書40份,作出行政處理決定36宗,行政處罰決定10宗,罰款金額19.1萬元,有效打擊了違法欠薪行為。
4. 大力做好行政復議、行政訴訟應訴工作。落實了行政復議審理的場所保障,設立了行政復議接待室、聽證室、審理室和檔案室。另外,在區管委會官網上向社會公眾提供行政復議指南,公開了受理復議的范圍、條件、程序等事項,提供了復議申請書格式樣本。截至2018年12月,共收到行政復議申請15宗。其中,11宗行政復議案件已按程序全部審結(復議結果為2宗不予受理、5宗駁回行政復議申請、2宗撤銷被申請人的行政行為并責令其重新作出行政行為、1宗確認違法、1宗撤回),4宗行政復議案件目前正在處理之中。對4宗爭議較大較為復雜的案件進行了聽證審理。此外,區管委會2018年度內被起訴的行政訴訟案件數5宗,審理結果為1宗駁回起訴,1宗判決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1宗尚在審理中,另2宗尚未開庭審理;我區積極落實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制度,在開庭審理的2宗案件中行政機關負責人均已出庭應訴。區直部門舊存的被起訴的行政訴訟案件數共3宗;區直部門及鎮(街道)2018年度內被起訴的行政訴訟案件數共36宗,其中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的案件數共34宗。
(七)強化行政監督管理,規范行政權力運行
1. 堅持糾正“四風”問題不止步。嚴格對照檢查中央八項規定及實施細則精神執行情況,緊盯中秋國慶、元旦春節等重要節點,聚焦違規發放津貼補貼、違規收送“紅包”禮金、政商交往突出問題等問題,糾正個別單位會計資料不完整、監管職責不清、深入企業服務不夠等問題。關注“四風”新形式、新動向,緊盯“四風”突出問題特別是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新表現,并通過通報曝光形成強大震懾。2018年組織暗訪12批次,制作暗訪片4部,曝光問題數4個,立案2人。
2. 持續保持懲治腐敗高壓態勢。堅持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堅持重遏制、強高壓、長震懾,釋放反腐敗力度不減、節奏不變的強烈信號。截至2018年12月,全區紀檢監察機關共接到信訪舉報件160件次,處置問題線索159件,談話函詢8件次,立案42件46人,給予黨紀處分43人。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處理126人次。其中,第一種形態84人,占四種形態處理總人次的66.7%;第二種形態16人,占12.7 %;第三種形態22人,占17.5%;第四種形態4人,占3.1%。嚴肅查處陳江街道東樓村小組違規堆放生活垃圾造成惡劣社會影響和經濟損失的環保領域問題,在市紀委監委指揮下,查辦了陳江街道東升村干部宏某等人嚴重違紀違法案件。
(八)加強法治宣傳教育,營造良好社會氛圍
1. 落實領導干部學法制度。區管委會常務會議全年共組織了3次專題學法活動,舉辦了《區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擴大)會議暨領導干部法治專題培訓—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以及《領導干部學法暨知識產權保護專題講座》活動。通過領導干部帶頭學法用法,增強領導干部的法律素養和各單位的依法行政意識。2018年我區各部門組織法制講座、依法行政專題研討以及其他干部學法活動共70多場。
2. 加強社會普法宣傳。一是深入開展憲法主題宣傳活動。通過制作《憲法》宣傳短片、訂購《憲法》單行本8000本派發給干部群眾,做到憲法宣傳進機關、進學校、進農村、進社區、進企業。開展“12·4”國家憲法日集中宣傳活動,創新使用法律服務大篷車,共開展遍及5個鎮(街道)、53個村(居)的憲法宣傳活動129場。二是進一步提升“法德大講堂”品牌水平,在各單位、各村(居)打造統一的“法德大講堂”背景墻標識,開展“法德大講堂”宣講活動共計170場。三是深入推進“法制副主任”工作。抓實“法制副主任”到村(社區)的服務工作,按照每個“法制副主任”每月進村(居)提供8小時的法律咨詢服務、每個季度開展1場法制講座要求抓實規定動作,并將“法制副主任”的聯系電話進行公示,接受群眾有關法律方面的電話咨詢。2018年全區“法制副主任”到村(居)開展法律咨詢解答776次,開展法制講座198次,提供法律援助咨詢9宗,其他事項31宗。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2019年,我區將繼續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惠州市“十三五”時期貫徹落實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的實施意見》為行動指南,以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為重點,以深入推進基層依法行政工作為主線,緊緊圍繞建設“法治政府、效能政府和陽光政府”目標,進一步加大推進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設工作力度。
一是繼續推進政務公開,打造陽光政府。繼續強化對行政行為的監督檢查。充分發揮人大、紀檢監察、司法、社會輿論等監督機制的作用,建立健全行政問責長效機制,加強對機關行政行為的常態監督。積極主動聽取意見建議,切實改進政府工作。暢通行政復議渠道,積極推廣使用實地調查、聽證、和解等審理方式,提高行政復議、行政應訴工作質量,嚴格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政。繼續完善政府信息審批、發布等工作程序,同時進一步拓展政府信息公開渠道,創新政務公開方式,加大政務公開力度,增強行政工作的透明度和公開性。
二是繼續改善政務服務,打造服務型政府。繼續營造“親”和“清”的良性政企關系;繼續完善行政服務并聯審批改革,進一步降低企業體制性運營成本;繼續推進“一窗受理、受審分離”的綜合服務模式,強化“一窗”服務素質,提升“一窗”服務效率,切實提高政府工作效能。
三是繼續完善行政決策機制和程序。繼續深入推行政府法律顧問制度,充分發揮法律顧問在推進依法行政中的作用,確保決策制度科學、程序正當、過程公開、責任明確。
四是進一步提升干部隊伍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堅持和完善領導干部學法制度,通過知識競賽、法律培訓、網絡學習等多種形式,使領導干部熟悉法學基礎理論知識,掌握基本法律及與本職工作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提高對依法行政工作重要性的認識,有針對性地解決依法行政實踐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努力建設一支政治素質高、業務能力強的依法行政干部隊伍。
五是加大普法宣傳工作力度。抓好社會普法宣傳,精心策劃和組織開展普法宣傳主題活動,不斷創新活動載體、豐富活動內容,通過文藝表演、微信宣傳、微電影宣傳、互聯網專題宣傳等多種形式,生動靈活地做好普法宣傳工作。
六是進一步建立健全矛盾糾紛化解機制。創新“群眾來信、來訪、來電、網絡信訪、手機信訪”五位一體的群眾訴求受理制度,打造會診辦案會、信訪主題日、信訪聽證會,形成接待群眾“一站式”進行、群眾來訪“一條龍”受理、信訪事項“一體化”調處、解決問題“一竿子到底”的信訪工作機制。完善調解、仲裁、行政裁決、行政復議、訴訟等有機銜接、相互協調的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健全行政裁決制度,強化行政機關解決同行政管理活動密切相關的民事糾紛功能。
仲愷高新區管委會
2018年12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