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輻射環境質量監測季報
(2021年第3季度)
編制單位: | 廣東省環境輻射監測中心 |
編制時間: | 2021年11月 |
編寫: | 李美麗 | 李巧勤 | 黃耿誠 | 林淑倩 | 黃苑君 |
審核: | 王家玥 |
|
|
|
|
審定: | 陳志東 |
|
|
|
|
|
|
|
|
|
|
未經書面許可,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復制和發布。如引用發布,需注明出處,且不得對本報告進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刪節和修改。本報告最終解釋權歸廣東省環境輻射監測中心所有。 |
1. 前言
我省是核電和核技術利用大省,輻射環境監測是核與輻射安全狀況評價的重要手段,是確保核與輻射安全的重要支撐。目前我省除了對核電、鈾礦山、微堆、伴生放射性礦、電磁通信基站等核與輻射設施進行輻射源環境監測外,還對區域內空氣、土壤、飲用水等放射性水平及電磁輻射水平進行環境質量監測。輻射環境質量監測是為了獲得我省區域內輻射背景水平,積累輻射環境質量歷史監測數據,掌握我省輻射環境質量狀況和變化趨勢,提供科學、準確、可靠的輻射環境監測信息,提高判斷輻射環境風險能力,并為公眾提供信息,保障公眾對核與輻射安全的知情權。本報告僅對我省2021年第3季度輻射環境質量監測結果進行總結。
2. 監測內容
2021年第3季度廣東省輻射環境質量監測內容主要包括了21個輻射環境自動監測站(以下簡稱自動站)環境γ輻射空氣吸收劑量率(連續)監測和21個地級市電磁輻射監測,同時一年1次的21個地級市土壤放射性水平監測也于第3季度完成。
3. 評價方法
自動站環境γ輻射空氣吸收劑量率(連續)監測結果在歷史范圍值內視為正常;
電磁輻射監測結果執行《電磁環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相關要求。
土壤放射性水平監測結果在歷史監測均值±3倍標準偏差范圍內視為正常。
4. 監測結果
2021年第3季度廣東省輻射環境質量監測結果見附表1~附表3。
全省21個地級市自動站第3季度環境γ輻射空氣吸收劑量率在63.8~141.8 nGy/h之間(未扣除宇宙射線響應),各自動站監測結果均落在該站點歷史范圍值內,未見異常。
第3季度全省通信基站周圍地面電磁輻射監測點位射頻電場強度測量值范圍為<0.20~7.7 V/m;所有地面監測點監測結果均小于《電磁環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規定的相應頻段公眾曝露限值。
全省21個地級市土壤放射性水平在歷史測值范圍內,未見異常。
5. 小結
全省環境γ輻射空氣吸收劑量率和土壤放射性水平在歷史測值范圍內,屬于正常水平;各地市射頻綜合場強監測結果符合《電磁環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要求。
2021年第3季度廣東省輻射環境質量總體良好。
附錄1 監測結果
附表1 輻射環境自動監測站環境γ輻射空氣吸收劑量率監測結果
序號 | 所在 城市 | 自動站 站名 | 環境γ輻射空氣吸收劑量率(小時均值) 單位:nGy/h |
7月 | 8月 | 9月 | 歷史范圍值 | 是否正常 |
1 | 廣州 | 廣州大道站 | 95.1 | 95.5 | 95.3 | 91.9-183.5 | 正常 |
2 | 深圳 | 深圳分部站 | 111.6 | 111.1 | 111.0 | 94.9-200.8 | 正常 |
3 | 清遠 | 清遠市佛岡縣站 | 109.7 | 108.2 | 112.4 | 100.2-198.2 | 正常 |
4 | 佛山 | 佛山市禪城區站 | 86.1 | 86.2 | 86.6 | 83.3-148.7 | 正常 |
5 | 汕頭 | 汕頭市龍湖區站 | 93.5 | 94.2 | 94.8 | 88.9-128.4 | 正常 |
6 | 珠海 | 珠海市中山大學站 | 141.0 | 139.6 | 141.8 | 127.9-234.2 | 正常 |
7 | 中山 | 中山市橫欄鎮站 | 95.2 | 94.9 | 95.4 | 84.4-178.1 | 正常 |
8 | 陽江 | 粵西分部站 | 96.1 | 93.8 | 92.8 | 88.7-225.3 | 正常 |
9 | 湛江 | 湛江市開發區站 | 64.6 | 65.0 | 63.8 | 58.3-94.4 | 正常 |
10 | 東莞 | 東莞市植物園站 | 85.4 | 84.8 | 86.0 | 79.4-203.3 | 正常 |
11 | 潮州 | 潮州市鳳新東路站 | 89.7 | 89.6 | 89.9 | 84.5--137.8 | 正常 |
12 | 韶關 | 韶關建筑學校站 | 74.0 | 74.6 | 77.0 | 70.3-187.5 | 正常 |
13 | 茂名 | 茂名乙烯生活區站 | 86.2 | 86.0 | 85.0 | 80.3-176.3 | 正常 |
14 | 惠州 | 惠州市紅花湖站站 | 80.8 | 80.6 | 81.4 | 76.4-168.3 | 正常 |
15 | 河源 | 河源市紫金縣站 | 114.3 | 115.1 | 116.4 | 100.8-170.6 | 正常 |
16 | 江門 | 江門蓬江區站 | 90.0 | 90.1 | 90.3 | 85.1-143.7 | 正常 |
17 | 肇慶 | 肇慶端州區站 | 73.3 | 73.6 | 73.9 | 70.2-109.3 | 正常 |
18 | 汕尾 | 汕尾海濱大道站 | 72.9 | 72.9 | 73.3 | 68.3-109.8 | 正常 |
19 | 梅州 | 梅州梅江區站 | 82.6 | 82.8 | 83.0 | 78.5-129.9 | 正常 |
20 | 揭陽 | 揭陽龍尾鎮站 | 85.0 | 85.1 | 84.7 | 79.7-148.8 | 正常 |
21 | 云浮 | 云浮云安區站 | 76.9 | 77.1 | 78.1 | 69.6-126.7 | 正常 |
注:監測結果未扣除宇宙射線響應值。
附表2電磁輻射監測結果
序號 | 所在 城市 | 射頻電場強度*(V/m) |
測量值范圍 | 達標情況 |
1 | 廣州 | 0.21-5.2 | 達標 |
2 | 深圳 | 0.31-4.3 | 達標 |
3 | 清遠 | 0.21-1.8 | 達標 |
4 | 佛山 | 0.21-5.1 | 達標 |
5 | 汕頭 | 0.34-7.7 | 達標 |
6 | 珠海 | 0.23-5.2 | 達標 |
7 | 中山 | <0.20-3.5 | 達標 |
8 | 陽江 | <0.20-3.3 | 達標 |
9 | 湛江 | <0.20-1.2 | 達標 |
10 | 東莞 | 0.39-4.2 | 達標 |
11 | 潮州 | <0.20-3.8 | 達標 |
12 | 韶關 | 0.31-0.66 | 達標 |
13 | 茂名 | <0.20-2.2 | 達標 |
14 | 惠州 | 0.21-3.4 | 達標 |
15 | 河源 | 0.39-2.8 | 達標 |
16 | 江門 | 0.25-1.6 | 達標 |
17 | 肇慶 | 0.24-4.6 | 達標 |
18 | 汕尾 | 0.46-2.3 | 達標 |
19 | 梅州 | <0.20-2.2 | 達標 |
20 | 揭陽 | 0.51-3.0 | 達標 |
21 | 云浮 | 0.38-4.8 | 達標 |
注:*數據來自廣東省電磁環境管理與監測平臺中通信基站周圍地面點位監測結果。
附表3土壤放射性監測結果
序號 | 城市 | U-238(Bq/kg·干) | Th-232(Bq/kg·干) | Ra-226(Bq/kg·干) | Cs-137(Bq/kg·干) |
2021 測值 | 歷史測值范圍 | 是否 正常 | 2021 測值 | 歷史測值范圍 | 是否 正常 | 2021 測值 | 歷史測值范圍 | 是否正常 | 2021 測值 | 歷史測值范圍 | 是否 正常 |
1 | 廣州 | 312 | 188 | 正常 | 242 | 140 | 正常 | 268 | 152 | 正常 | <0.61 | <0.44 | 正常 |
2 | 深圳 | 119 | 64~203 | 正常 | 226 | 134~319 | 正常 | 121 | 59~180 | 正常 | <0.75 | 0~4.2 | 正常 |
3 | 清遠 | 248 | 55~401 | 正常 | 174 | 48~235 | 正常 | 245 | 69~404 | 正常 | <0.74 | 0~2.4 | 正常 |
4 | 佛山 | 66 | / | 正常 | 78 | / | 正常 | 53 | / | 正常 | <0.47 | / | 正常 |
5 | 汕頭 | 89 | 30~142 | 正常 | 124 | 60~175 | 正常 | 85 | 19~139 | 正常 | 2.0 | 0~2.6 | 正常 |
6 | 珠海 | 162 | 34~240 | 正常 | 265 | 24~288 | 正常 | 133 | 30~162 | 正常 | 0.77 | 0~3.7 | 正常 |
7 | 中山 | 133 | 0~231 | 正常 | 463 | 32~592 | 正常 | 93 | 19~156 | 正常 | <0.94 | 0~2.0 | 正常 |
8 | 陽江 | 108 | 52~157 | 正常 | 121 | 33~185 | 正常 | 117 | 43~172 | 正常 | 0.57 | 0~3.6 | 正常 |
9 | 湛江 | 11 | 0~48 | 正常 | 17 | 6~50 | 正常 | 12 | 3~37 | 正常 | 0.19 | 0~3.8 | 正常 |
10 | 東莞 | 71 | 16~116 | 正常 | 87 | 31~123 | 正常 | 83 | 7~140 | 正常 | 0.93 | 0~2.2 | 正常 |
11 | 潮州 | 50 | 26~75 | 正常 | 62 | 14~96 | 正常 | 46 | 28~61 | 正常 | 0.75 | 0~4.6 | 正常 |
12 | 韶關 | 153 | 67~240 | 正常 | 271 | 140~342 | 正常 | 132 | 14~254 | 正常 | 2.3 | 0.4~5.3 | 正常 |
13 | 茂名 | 273 | 133~307 | 正常 | 374 | 257~481 | 正常 | 173 | 93~263 | 正常 | <0.65 | <0.96 | 正常 |
14 | 惠州 | 67 | 29~88 | 正常 | 152 | 64~195 | 正常 | 58 | 23~75 | 正常 | 2.0 | 0~2.7 | 正常 |
15 | 河源 | 50 | 18~100 | 正常 | 77 | 26~126 | 正常 | 57 | 0~112 | 正常 | 0.97 | 0.4~2.2 | 正常 |
16 | 江門 | 199 | 74~383 | 正常 | 306 | 86~632 | 正常 | 174 | 57~317 | 正常 | 1.3 | 0~4.3 | 正常 |
17 | 肇慶 | 36 | / | 正常 | 84 | / | 正常 | 29 | / | 正常 | <0.32 | / | 正常 |
18 | 汕尾 | 181 | 60~297 | 正常 | 357 | 188~473 | 正常 | 176 | 124~182 | 正常 | <1.0 | <1.1 | 正常 |
19 | 梅州 | 97 | 62~143 | 正常 | 149 | 96~211 | 正常 | 100 | 51~116 | 正常 | <0.69 | <0.88 | 正常 |
20 | 揭陽 | 162 | 81~271 | 正常 | 205 | 76~347 | 正常 | 162 | 93~235 | 正常 | <0.73 | <0.98 | 正常 |
21 | 云浮 | 56 | 27~102 | 正常 | 91 | 66~116 | 正常 | 55 | 21~83 | 正常 | 2.1 | 0.6~2.4 | 正常 |
注:
1)歷史測值范圍為“歷史均值-3σ ~歷史均值+3σ”,計算結果為負值時記作0;
2)2020年調整了廣州土壤采樣點位,因此廣州歷史值為2020年監測值;
3)2021年調整了佛山和肇慶采樣點位,因此佛山和肇慶點位未列出歷史測值范圍。
附錄2 名詞解釋
電離:從一個原子或分子或其它束縛狀態中放出一個或幾個電子的現象。
電離輻射:能通過初級或次級過程引起電離的輻射。
放射性:某些核素可以自發地發生核衰變,變成一種新的核素,同時放出一條或多條射線的特性。
電磁輻射:能量以電磁波形式由源發射到空間并在空間傳播的現象。
天然放射性本底:與天然源或環境中不受控制的任何其他源有關的劑量、劑量率或放射性濃度。
吸收劑量:電離輻射給予質量為dm的物質的平均授予能量dE被dm除所得的商,表示單位質量的受照物質吸收電離輻射能量大小的物理量,用符號D表示,單位為J/kg,專用名稱是戈瑞(Gy)。
環境γ輻射空氣吸收劑量率:測量點位周圍物質中的天然核素和人工核素發出的γ射線在測量點位空氣中產生的吸收劑量率,環境γ輻射空氣吸收劑量率可通過連續和即時等手段開展測量。
放射性活度:一定量的放射性核素在一個很短的時間間隔內發生的核衰變量除以該時間間隔,亦稱衰變率,放射性活度的單位為貝可[勒爾],符號為Bq,表示每秒1次,即1Bq=1-1S,以前用居里表示1Ci=3.7×1010Bq。
電場強度:矢量場量E,其作用在靜止的帶電粒子上的力等于E與粒子電荷的乘積,其單位為伏特/米(V/m)。
廣東省環境輻射監測中心
2021年11月